今天是:  微信关注微信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最新消息
全市档案工作业务培训会召开...
 
  您的位置首页 >>  征集编研 >>  网上展厅  >> 详细内容
富安场安澜圩兴修考略
文章来源:东台市档案局   点击率:5817   发布日期:2017/10/23 9:50:23

富安场安澜圩兴修考略

朱兆龙  杨爱国


1982年,富安镇党委秘书马古岩同志为编修《富安社志》收集材料,听村组反映,安澜村有水利方面的历史资料,遂前往访求。请该村党支部书记卢从官同志带路,到达村民何老夫妇家。据两位老人介绍,他们家上人名叫何顺亲,是当先安澜圩的圩董(牵头、负责人),上人曾经交代过,当年安澜圩打算修到海安的贲家集、韩家洋和东边的唐家洋,因为经济不够,只好修了这么多;这些东西宝贵,要一代代往下传;到他们这一代,已经五代了。经动员,何姓老人拿出一个落满了灰尘的纸卷,里面是折着卷了保存多年、颜色已经发黄且有不少破损的宣纸文件卷。内中有盖了富安场巡检司、东台县政府、泰州府官印的往来公文,有县令、县长批署的百姓状纸、吏员呈文,有水利地图,有地方组织和有关人员的名单、具结,还有钢板蜡纸刻印的政府布告等,分别记载和反映了清道光十三年前后富安盐场安澜圩百姓请筑圩围、消除水患的历史情况,屈指已过150年,确实珍贵。马秘书和村支书再三恳请捐献,何老夫妇最后选下两份一般性材料留作纪念(后被其转给移居北京的族人),主要材料九件16页给镇政府收藏。

马古岩同志退休前,考虑到乡镇的档案保管不尽完善,随着人事变动和更替,这样宝贵的历史资料难免有失,又于1986年10月17日将这批资料移献县档案馆收藏。这批珍贵文献,记录了富安场巡检司主持兴修富安场安澜圩的经过,反映了东台、富安历史上官方、民间兴修安澜圩堤的态度与行动,对研究盐务巡检司、地方各衙门行政方面的职能、程序与作为,官员对民生的态度,历史上兴修圩堤水利的立项、经费、运作情况,以及乡贤何顺亲与其后人善与乡里的道义担当,均具有重要价值

一、监生何顺亲状呈县衙建议捐修安澜圩

安澜圩,新中国建立后叫四联村,离海安县境一公里。2017年3 月经实地勘察,现为富安镇的安澜村和圩里村,与海安县大公镇三五村仅隔东西向一路一河,与本镇的梁九村隔老204国道东西相望。其中心区范围,东西2公里多,南北4公里多,总面积约十多平方公里,旱涝保收,全无西水东潮祸患的迹像。

然而,上溯到清道光十一年以后,里河西水每每下溢,时处富安场西南角的安澜圩年久失修,屡被水淹。64岁的圩董、监生何顺亲会同另两位监生丁远年、陈应荣公呈请求东台县正堂出具告示,晓谕安澜圩一带村庄居民按田亩捐款出工兴修安澜圩。道光十三年(1833)正月二十六日,他们向县衙门呈上了建议状:

生等场境乃扬郡下游之区,南通泰邑,每遭西水之灾,东接范堤,更被海潮之患,农田淹没,籽种无收,或流离失所,或路宿蓬栖,总田叠遭西水范堤冲汰,以致河身淤浅。现奉 □□□□□加筑圩围,今等稍有薄田,情难袖手,若不早谋善策□□□□隅仓卒。现值东作将兴,生等邀集同人,附近稽查,兴筑□□□□,西遏湖涨,整顿范堤,北挡海潮,不但田禾保□□□□□□□,各业主均皆乐从。而各佃现无二麦□□□□□□前,一劳永逸,惟是工程浩大,庄村繁冗,惟叩藩宪恩允,饬差协各庄乡保,查明田亩,造册呈核,续请□□分段,照亩捐输,开工认办,俾无偏枯而全义举,□□□□□开明各庄地名清单,公叩

太老爷电鉴,晓示差协各庄乡保,查明田亩,造册呈核,一面□□认办开工。再禀者,围役总头曹斌、陆嵩兴等人地相宜,叩恩标赏领办,合并声明。上呈

特授杨州府东台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卢 批。

东台知县在状上批示:

准予出示晓喻,并差协乡保查明各户□田,按亩捐输。清单附

道光十三年四月,接任孔知县到任后,见前任已出过晓谕饬差办理,因“事关保卫民生要件,亟需乘时赶办”,乃出文督催。四月二十四日工书(文书)叶椿荣起草,孔知县五月初九签发。

二、富安场巡检司受命兴修安澜圩

这组历史档案中的关键材料,是富安巡检司李当诏巡检叩请杨州府宪、泰邑州主饬办一体围圩的呈文。

富安场巡检李为据禀详情事案。据安澜圩监生禀称:

生等庄村叠遭西水,灾民被累。去岁公禀县宪兴筑圩围,蒙恩准行在案。今奉藩府二宪檄饬、县主奉委宪台谕,令各处乡保造册办录,生等遵奉宪谕,现在趱办。但安澜圩南连泰邑海安,河口甚多,恳叩详请府宪并泰邑州主一体办理绘图,禀呈请详等情,理合将公呈图说缮具书册一并申送。仰祈宪台赏详、府宪并移泰邑一体饬办,深为公便。为此备内书照详施行。须至书册者,计申送公呈一纸,图说一幅。

富安场巡检司,是东台县唯一的驻基层盐场巡检机构。巡检官名始于宋代,主要设于关隘要地,巡管一州县或兼管数州县,属州县指挥。明清州县巡检从九品。泰州盐运分司所辖中十场巡检司,明初设于西溪,正德二十四年移驻东何场。清乾隆三十三年东台建县后,县城有县署,乃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巡检司驻富安场;四十六年(1781年),县巡检祝涟领公帑购民居,建富安巡检司署。嘉庆三年,巡检邵棠捐助养廉银缮葺司署。同治《两淮盐法志》所载富安场地图中,标有巡检司地名。

富安场巡检司设一名巡检和两名皂棣,东台县署给“富安巡检司弓兵十二名,每名岁给工食银六两,共给银七十二两”。巡检虽是武臣,有一定文化素养。嘉庆二十一年《东台县志》的编纂人员中,有富安场巡检徐联成(正蓝旗籍)分工为“采访”,在志中留名。

道光十三年,富安场巡检司李当诏巡检接到东台县知县交办的兴修富安安澜圩的任务后,积极履行职责,向扬州府和泰州州报送了请求海安一体修圩的的建议公文。此文从后来再发的文件内容中得知,具文日期为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大概发出后未见回复,富安巡检司再次向扬州府、泰邑州发文,说明安澜圩自砖涵洞向南系属泰邑,河口甚多,且有30多里的范围,需要协办,故再次具文,仰祈宪台电鉴。

道光十四年四月初八,富安巡检司向“特授杨州府东台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  李” 发出呈文,陈述因安澜圩自砖涵洞向南系属泰邑,河口甚多,蒙批准在案,静候河渎,然“今当布种,指日麦熟栽插,正在发水之时,生等往泰邑行看,尚未见有示谕,诚恐滞延围圩,故将图说呈文转送,希望会期泰邑一体兴工”。随文将三月份所绘地形图和所涉村庄名单一起呈上。

上述几份文件,是富安巡检司分别向泰州分司转泰邑、东台县正堂上送的内容相同的建议呈文。从文件内容、呈报的方向和密度来看,富安巡检司在自己职微力薄的情况下,尽力争取有关上级的支持,可谓努力尽职。与最后一道呈文四月八日相隔40天,道光十四年五月十九,新任东台县正堂李知县,向富安巡检司发出文札,强调安澜圩一事,“久经移请泰州劝筑,并移泰分司饬场一体兴办,今已多日,究竟曾否修筑,又未报明,均属无可查考,姑再札催”,“毋再任延贻误,候本县亲勘验收。”

三、富安巡检司的联修建议与遭遇

不久,东台县接到泰州五月三十日发出的移文,称巡司报来叩请一体办理安澜圩一事,经札饬海安司确勘详办;“今据海安司复称,经亲诣查勘,乡保等人佥称,该处地势高下不一,附近如邑之处,地方较高,有水时随淹随退,毋庸筑圩;北路毗连富安处,地势较低,叠遭荒歉,民力拮据,不能接筑”,据此“除行知富安场巡检知照外,合并移知贵县,请烦查照施行。复移。”

从以上历史文件中可以看出,东台县正堂在接到何顺亲等三人“请求县府出具告示,晓谕安澜圩一带村庄居民按田亩捐款出工修筑安澜圩”的状纸后,将公呈状转给富安巡检司,饬其负责办理。前后两任知县同意捐修出告示,催办理、查进度,后来少数居民有消极行为时,又出文饬训,支持工程进展,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不过,道光十四年四五月间,在下级呈文请求支持时,未见对下级请示的答复,却发出对下级请示主题的催办,未尝不是官僚的作风。

泰邑,即泰州知州接到富安巡检司报送请求海安水涝区一体联修圩堤的请示和图文后,将文件转给海安司,接到海安的回复后即分别移文给东台县和富安巡检司;完成了公文的接办移送,而对海安水灾区经济拮据无力治理水患的情况,没有作动员,给智慧、给政策,更没有给予经济方面的支持;泰州州暨海安县在对待灾区民生的问题上,有一种冷漠与官僚的况味。

据光绪《两淮盐法志》载,道光十年十二月、十一年三月、十四年十一月、十五年四月、七月,户部尚书王鼎、两江总督陶澍、两淮盐运使司俞德渊、泰州盐运分司朱沆等官员一直为里下河地区河浅堤低、干旱难行盐船、水涝难以产盐、盐课收入受影响而上书朝廷,建议修堤浚河;其处所,大到长江出口码头、泰州东台段运盐河,中到东台各盐场运盐官河水路的安排,小到东台青蒲角卡口,都列入考虑予以施工,经费支出白银4690两;而对安澜圩则只字未见。大大小小的盐务官员只关心朝廷盐赋,自己职考,并不关心安澜圩区、海安灾区百姓的民生;能吏如陶澍,雅吏如朱沆,历史上都还有些名声,却不能恤民爱民,令人叹息。

总董何顺亲,以64岁高龄,牵头申办安澜圩捐修事宜,一开始即提出按田亩承担费用捐资筑圩的方案,体现出自救的精神和乡绅的睿智。大抵富安场是个富裕的盐场,百姓手中多少有点小钱;以他五六十年的人生阅历或许知道,朝廷与官府不可能为一个乡场的水灾出钱修圩,还是自己拯救自己得济。于是出状报官申办,其行文有理有据,卑亢得体,其句式四六骈顺,恭张弛畅,其字迹公正规范,典雅美观,一位德高望重的读书人乡贤形象在历史文件中栩栩如生。

富安场巡检在接到东台县知县转来的交办任务后,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是再三向扬州府、泰州州、东台县报送请饰海安一体联修圩堤的建议请示,二是组织地方总、董到现场勘测绘图,统计所涉乡村清单,三是在修圩过程中到现场巡查防洪,事务繁杂,均在历史文件中反映出来。当然,还有接到海安灾区不可能联合修圩移文后的心情与举措,征集捐款、动员出工等顺利与否时的具体事务,虽然未见到文字记载,但可想而知,作为基层小吏的富安场巡检做了不少促成的具体工作,否则安澜圩工程的推进或难以想象。

经过两年时间的好事多磨,道光十五年四月初七日,安澜圩3位总董丁远年、何廷选、何国正出具开工切结;初九日,25位庄董联名出具开工切结,向东台县正堂报告:安澜圩工程已于本月初八动工。

四、安澜圩的修筑与传承

四年以后,安澜圩围差唐鸿向县正堂报告,“安澜圩董何顺亲已故,伊子何遵治无力办理,圩已残缺,乞太老爷电示。”县正堂李知县批道:

董事之子何遵治既无力修筑,而围内各业户自无不知,何以任其日久残缺,殊属玩悮。复,仍饬押何遵治邀同业佃人等,速将残缺处所,赶紧兴修。一面札饬富安司前往督修可也。签另给。

这份历史材料,因原件损佚一半,无下文和落款日期。从文件所用的蓝色竖条公文纸相同,可推知与下文日期前后衔接,相距不远。

道光十九年十月十九日,围差唐鸿据文跪禀:

奉钧签前往安澜圩催工筑围,蒙宪主札饬富安巡司督修等因,身等遵命往办不敢延误,协同该地乡保何超群、崔立升,总董何遵治、何延选,庄董王元泰、吴发安等,日夜在圩加筑保护。该围内各董业户亦有踊跃加筑,亦有玩悮不遵。现有业户孙玉明、王永茂阻不容做,挖毁圩土种粮食;至庄董杨长青、丁大亮、卢发德、丁亭秀、王元才,屡催不遵认办。身等未便相强,具禀司主。其时水甚涨之际,惟设法邀集该围遵办董业各户步行抢筑,得保无虞;指日水势间退,若不饬取孙玉明、杨长青等认办结状,后恐效尤。恳请太老爷出纸示禁止,围埂不准栽种,免土浮松,以保两全。

县正堂批示:

复,出示谕禁一面,饬令庄董杨长青等具结认办,该差仍着围董何遵治并业佃人等,赶紧将该围残缺处所,一律修筑完固,取结送查,毋任诿延开咎。签换给。

隔数行后另批:

孙玉明、杨长青等如仍抗不遵,着即查明提究。

以上为富安巡检司负责的安澜圩兴修工程申报立项与修筑经过文牍往来的大体情况。该围其后情况如何,孙玉明、杨长青等是转变抑或被提究,未见材料反映。从历史上盐民们一直在烧过盐的土地上开垦种植的总体现象来看,安澜圩少数庄民挖圩种田的情况恐难根绝,加之西水连年冲刷,安澜圩其后的状况恐难以乐观;不过,换个角度考虑,在县府告示严令修圩,巡检、围差和总董、乡董们现场查巡督促,面对洪水危害的村民百姓自当保护自己的家园;加之有何顺亲等乡绅代代相接地为地方安危操心出力,首倡善议,义于担当,安澜圩的情况亦不会太差。一百年后民国东台县政府的一纸布告,印证了笔者的此想。

五、安澜圩“厥功得法”百年后得到验证

民国二十年,东台县第三区管丁乡乡长丁福卿、腰庄乡乡长王南卿、安澜圩圩董何越洲报告,入夏以来,雨水过多,低凹田屋早成泽国,高阜田禾半数未遭淹没,又遇风灾,收成不及十分之三。“查今年赖有少数收成者,厥功安澜圩堤防工程之得法也”。

由此可想而知,百年前东台县正堂严肃要求修好安澜圩的告示,在圩区基层官吏、乡绅和广大盐民、农民努力下,得到了相应的落实。安澜圩起到了抗洪保田的作用,跨越百年,仍能保住十分之三的收成,确实“厥功得法”。

民国二十年(1931)七八月间,连续暴雨,江淮水涨,运河东堤的新坝、南关坝、车逻坝放水泄洪,运河全线崩堤,东台堤西村庄淹没,台城水深二三尺,街道行船,全县九成农田被灾,淹死2500多人,灾民60多万;北至小海南至拼茶五大灶区全成泽国,富安场周围四面入水,惟见树枝露于水面。

面对汹涌的西水,安澜圩的乡长和圩董们出资二千数百大洋,购买材料,组织民众上圩修筑。他们昼夜梭巡,分段防险,使本乡灾民不致外出逃荒而流离失所。因此,时任东台县县长的黄次山在十月份签发布告

仰该处人民一体知悉,圩堤关系全圩生命财产,务各出工继续兴修,不得推诿,致贻后患。倘有不肖之徒阻挠工作,定即提究不贷。毋违,切切。

该布告用钢板蜡纸刻印,8开大小,可四处分送张贴。

上述这一组文件档案的发现与收藏,反映了富安党委秘书部门、东台档案管理部门对历史资料的敏感与重视,他们为东台盐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担当和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政府不断拨款组织兴修水利,当年安澜圩区的四个村庄,建国以来累计水利投入超过600多万元,是当年百姓捐资的数十倍;今日“安澜圩”已经被乡民们称之为安乐圩,这也是对先民乡贤的公益义行和循吏勉力尽职的告慰。

上一条新闻:李贤美术作品展-2018      下一条新闻:用丹青绘就的多彩人生      

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北海西路8号 邮编:224000 联系电话:0515-68000612 联系传真:0515-68000612
CopyRight © www.dtdag.com 东台市档案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9055273号